「行业动向」

高尔夫球场经营惨淡在意料之中,“去腐”才有未来

编辑:全球华人高尔夫球协会

导语:“现在基本都是亏损的,少的亏几百万,多的每年亏几千万”——广州某高尔夫球场老板向记者诉苦。据记者调查,在中央对高尔夫行业进行严格调控 后,广东、海南等地高尔夫球场经营惨淡,一些球场每年亏损2000万元。有高尔夫球场老板称,客源锐减六成,有八成球场处于亏损状态。

高尔夫球场没落是必然趋势

违令经营就该自吞苦果

早 在2004年,国务院便下发了《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》;此后11年间,又先后下发了11道禁令。然而,据《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》显示,全国高尔 夫球场数量,却由2004年的178家,增长至2013年的521家。正所谓“树欲静而风不止”。伴随着一道又一道禁令,违建的高尔夫球场,还在野蛮生 长。禁令之下,各地高尔夫球场项目不仅没有消减,反而争先恐后地顶风上马。

在寸土寸金的深圳,建成和在建的高尔夫球场居然多达15个,称其 高尔夫球场过多过滥,并不为过。再者,这些高尔夫球场,大都是顶风违建,踩了中央禁令的红线。统计数据显示,2013年深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.7平 方米,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;但与之相对应的是,市民人均高尔夫球场面积,是人均社区公园面积的十倍甚至几十倍。这也意味着,尽管深圳绿化率较高,但真正供 市民直接使用的绿地面积,却被高尔夫球场“占领”了。

高尔夫球场,是一种贵族运动,并非是市民生活中的必需品。如果成就少数人的贵族运动, 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为代价,那么,这种近乎掠夺式的“休闲”,将是城市的悲哀。一边是农田龟裂、庄稼枯死,人们生活用水紧缺,一边却是城市水资源浪 费严重。在公众看来,高尔夫球场奢侈用水,就是对有限资源的疯狂掠夺。需要引起关注的是,出入高尔夫球场的,大多是一些社会高端人士,其中不排除还有公款 消费的可能。

可见,近八成高尔夫球场惨淡经营,并非一件坏事;既然监管未能将其“拿下”,那就交由市场去淘汰吧。高尔夫球场过多过滥,本身 就是城市建设的一种错位。虽然少数人追求奢侈消费,表面上是一种自由,但实际上却有可能对社会大众的公共利益造成很大的伤害。因此,在水和绿地资源日益紧 缺的当下,对城市规划进行纠偏,限制高尔夫球场等奢侈产业的膨胀发展,显得尤为迫切。城市规划首先应立足于城市的科学长远发展,坚持公共利益至上,突出环 境保护的可持续,让城市资源真正为全民共享。

时代反腐功劳不可没

国内多个城市的高尔夫球场出现了没落现象,大多已经从盈利转 向亏损,如新闻中所说,一些球场每年亏损高达2000万元,这样的事件出现根本不是意外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?那就是原来的高尔夫球场发展依靠的是 什么呢?是达官显贵,正是这一群体支撑着高尔夫事业的发展,才让高尔夫获得了很高的利润。而如今党中央时代反腐已经进行三年多了,三年多来所取得的成绩很 难用文字表达。让百姓所能看到的是,很多贪官污吏都落马了,无论是职位多高,权力多大,无论其有多神通的本领,在党中央强力反腐的力量下,都不堪一击。在 时代反腐工作中“苍蝇”“老虎”落马无数,在强大的反腐风暴中,在官场上已经形成了震慑力,这官员哪里还敢权力自肥去高尔夫球场逍遥呢?至于一些企业领 导,在政府清廉风气打造出来后,他们更明白再想通过某些方式实现官商勾结根本是不可能的了,企业领导者,尤其是国企的领导更不敢在“四风”问题上越雷池一 步了,正是这样,这高尔夫球场,只能走向没落了。

高尔夫球场没落了,时代反腐的功劳不可没,如果地方城市领导还想依靠高尔夫谋求发展,只是 地方政府的短视行为,想当初党中央三令五申制止高尔夫球场建设,可是地方政府却没有想到时代发展高尔夫球场会出现如此尴尬事件,以为高尔夫发展能够给地方 经济带来更多的实惠,纷纷打政策的擦边球,跟风兴建高尔夫球场,结果是眼光短视,造成了土地的严重浪费,让地方经济发展撞了红灯。

高尔夫球 场有过辉煌,辉煌之中有多少百姓无奈的叹息呢?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奢华与腐败呢?今天党中央时代反腐,就是要将政府部门和国企单位所存在的腐败行为从根拔 除,在强大的反腐反“四风”的浪潮中,高档会所或关门了,或者转型了,今天呢,高尔夫球场经营也遇冷了,凡是在时代发展中与腐败和“四风”联系相当密切的 东西,都会走向没落的,这就是反腐所要选择的道路。相信在未来发展中,会有更多的高尔夫场会自动关停,到时候高尔夫也许不是某些人的专利,更有会平民百姓 的身影,那才是时代的最美。

高尔夫球场遇冷是回归正常的契机

所 谓“高尔夫球场普遍遇冷”,本质上是高尔夫经营被逐渐剥掉其他不正常驱动的过程。追根溯源,高尔夫球是一种运动,它可以是小众运动,但不应该成为某种“贵 族运动”“腐败运动”,甚至是房地产不正常发展的“带动运动”。此前看似高歌猛进的高尔夫球场建设,正与此种运动本质和市场需求背道而驰。

恰缘于此,直面高尔夫球场的大面积经营惨淡,无论是地方管理者,还是球场经营者,都不必将其视为某种“市场颓废”,而更应将其视为一个让高尔夫球运动“正常发展”的契机。

我 们需要的是一个只和运动有关的高尔夫球场。不必梦想重回那种高尔夫球运动狂热的年代,当务之急是转变思路,去打造一个为回归本质的高尔夫运动。为此,地方 管理者要严格审核高尔夫球场的“进入者”,不再为了政绩需求而对违规建设熟视无睹,而对于现有高尔夫球场,不妨重盘盘点,对原本就是违规建设的,该关停的 关停,该整改的整改。说到底,我们需要一个真正尊重常识和市场的高尔夫球。

唤醒沉睡的高尔夫球场

秉持市场化发展思路,走平民化路线

在 国内,早在高尔夫运动的发展之初,往往具有一定的“官方”背景,被看作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一块牌匾。在利益驱动下,很多城市的高尔夫球场如同雨后春笋, 纷纷上马兴建,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。正是基于运动对象的特殊性,从事高尔夫运动往往需要较高的门槛,比如在场地、球童、装备、服饰以及其他方面,被视作 是有权势的人才能参与的运动项目。如此的定位,必然只能让普通人望而兴叹,没有条件也没有资格去接触这项运动。

不过,在西方发达国家,情况 却截然相反。比如在美国,根据世界高尔夫球基金会发布的报告显示,美国高尔夫产业每一年的经济影响力达到近700亿美元,以高尔夫形式举行的慈善募捐活动 每年举办逾14.3万场,募集的资金达到40亿美元。不难看出,正是基于高尔夫大众化的特征,不管是总统还是普通居民,人人都有能力参与到高尔夫球运动中 去,从而使高尔夫产业不断做大做强。

国内的高尔夫球场遇冷,正是在于贴上了“贵族化”的标签,而普通民众却被排斥在球场之外。高尔夫运动在国内的高成本与高收费,使得这项早已在欧美全民化的运动,在中国遭遇了“水土不服”。那么,要想唤醒沉睡的高尔夫球场,就应该秉持市场化发展思路,走平民化路线。

让闲置的高尔夫球场“活起来”

让 亏损的高尔夫球场盈利可能需要一个长期过程,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让闲置的高尔夫球场“活起来”,这不仅是球场老板也是地方政府的责任,而且需要两者通力合 作才能完成。对高尔夫球场经营者而言,要重视产品开发,除高尔夫球本身之外,还要为会员提供“一站式”打球出行服务——与酒店、购物、观赛、旅游等 业务进行组合,并通过提高自身专业度、服务质量,不断增强吸引力,更好地开发和服务市场。在这个过程中,各个高尔夫球场经营者应抱团取暖,进行资源整合优 化,可以组成跨区域联盟,也可以组成跨行业联盟。对地方政府而言,可以对高尔夫球场进行重新规划利用。对那些建设时贪大求洋的高尔夫球场,可以收购一部分 场地因地制宜改建成公益设施,比如公园等,免费向公众开放。也可以鼓励各高尔夫球场申办专业赛事或自行举办业余赛事,一些政府举办的其他大型运动或活动场 所也可以设置在高尔夫球场,提高知名度和利用率。

不论如何,运动才是高尔夫的本质。高尔夫球场只有“活起来”,才能还原高尔夫的本质。高尔 夫运动是健康的运动,健康的价值大过一切。只有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这项健康的运动,让高尔夫运动成为运动的载体、健康的载体,在更大范围人群里流行起来, 让更多的人尤其是普通民众能够快乐运动、健康生活,高尔夫球场的使命才算完成,高尔夫球场的价值才得以实现。

江启光

协会会长江启光与前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合影...[详细]